廣告系統可以說是亞馬遜平臺的一個最深奧的系統,由于其依托于大數據體系,很多數據和運算方式我們也只能通過推測得出,因此并不能完全控制廣告表現。但通過長期的總結我們還是可以對其進行改良,讓它在跨境電商貿易中為我們所用。
近期有亞馬遜開店學習的朋友問我:“為什么廣告的Acos很低了,出單量卻沒怎么提升?這和老師講的不一樣,不合常理呀!”我光聽這位朋友這么說,也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事,所以我讓他把他的廣告數據發一份給我,這一看我才發現了問題所在。
首先我要承認他沒有說謊,他的廣告數據表現挺好的,Acos已經降到5%左右了,這在廣告中算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梯隊。但是由于這個朋友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錯誤,導致他把重點搞錯了,混淆了概念。他把廣告投入產出比和鏈接總體表現情況機械性地當成了一個固定的關系,沒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完全沒有搞清楚投放廣告的重點。
就單說Acos吧,一個商品客單價高,降低Acos真的難嗎?很明顯是不難的。真正的難點是在客單價低的時候也能把Acos降下去。如果說Acos真的能代表我們的商品銷量,那我們豈不是提高客單價就可以讓商品表現變好了?這可能嗎?這現實嗎?
既然Acos不能絕對化地衡量商品的實際表現,那什么能衡量呢?答案是看你的廣告訂單轉化率與自然訂單轉化率,這兩點的關系你要進行分析和比對,如果訂單轉化率高于自然訂單轉化率或者接近的話,就說明你的產品表現還不錯,Acos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數值,但一定不是全部。
我們先了解一個概念吧,這個概念叫TAcos,這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全部的廣告花費除以全部的銷售金額得出的一個比例,那么這個比例有什么用呢?我們先說Acos,它是廣告花費跟由廣告產生的這一部分銷售額相比的一個比例,而TAcos跟Acos的不同就在于,它囊括了非廣告訂單的一個影響,加入了自然銷量的變量,對我們的產品表現來說描述更加準確了。
那么在引入了TAcos這個概念以后,我們就可以開始進行數據分析了,把TAcos和Acos的走向放在一起進行比對我們就會發現,不同的商品表現方式非常不一樣。有些產品是Acos表現不穩定,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但是它的TAcos一直在走低,一路下行非常順眼。另一些呢,Acos一直往下跑,就像提問的這個哥們兒一樣感覺廣告表現不錯,可是回頭看看TAcos,越跑越高,能賣得出貨就怪了。
所以說在這里要跟大家鄭重聲明,Acos絕對不是判定廣告效果的唯一標準,想看數據就看出單量,這才是硬道理。如果想讓出單量、TAcos這些硬指標變好,那么你也需要把前期的指標提升好,這些都是相互作用的連帶關系。 如果說你的廣告你覺得不放心,數據看起來也并不很好,但是廣告的花銷上和TAcos都在越來越好,那么你就不用太擔心,到最后也會是取得不錯的效果。
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廣告明面上的表現不等于實際上對商品售賣的幫助呢?原因還在于廣告表現所處的位置,如果此廣告表現不錯,但只是在一個小小范圍內表現好,并沒有普及推廣到最廣大的用戶面前,那么在這其中的表現看起來當然好了,然而在這種低推廣高轉化的數據面前,我們的努力全是白費的。
在你的listing初期準備階段,銷量和流量都沒有達到最終的穩定狀態,那么就要重視起來廣告流量。如果你的listing變得很穩定了,這個時候廣告帶來的流量在總體流量的占比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你就可以盡全力去控制廣告Acos了。
亞馬遜廣告系統是復雜的一環扣一環的系統,每個數據的變動都會引發連鎖效應,要想撥開迷霧發掘真相,還要用整體思維分析利弊。